金沙源 - 耽美小说 - 摄政王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43

分卷阅读243

    住他的肩膀,摩挲他的背:“陆指挥上报,为了保住这些作物不得不用了非常手段。他很想知道这些作物能不能在西北救人,事实证明,可以。只是可惜了被烧的玉米,应该也能长得很好的……”

    摄政王一动不动,王修絮絮地跟他说话,假装没看到他热泪长流。

    摄政王闭上眼,虔诚地跪在土地上,低声道:“天不绝大晏,天不绝大晏,天不绝大晏……”

    陆相晟也没想到土豆和番薯居然能收这么多,一挖还有一挖还有,右玉军民全部沸腾。这是可以充饥的食物,是来救他们的植物。

    在开收之前权道长郑重其事地举行了祭礼,莲冠法服执慧剑,在天地边打起来的高台上舞剑,陆相晟亲自擂鼓。权道长踏着鼓点,衣袖飞扬,飘飘然似登仙。看热闹的人挤在高台周围,在震动血脉的鼓点声中,喃喃地跟着祈祷。

    也不特别跟哪个神祈祷,只是默默祝颂皇天后土,乞求丰收,乞求风调雨顺。

    权道长仿佛就是那个可与天地合一的人。

    陆相晟力强,擂鼓的鼓声深而沉重,向天祈祷的声音传送四方。

    陆相晟心里没底。他已经知道北京闹得不堪了,研武堂危如累卵,他被弹劾成什么样自己都不敢想。陆相晟为了土地什么都干了,尤其是为了土豆和番薯,这俩东西能收成还好,不能收成……

    碧蓝苍天与沉金大地之中,白衣白袍的权道长临风舞剑,围观的人仰慕地祈祷。陆相晟心想,我还能护着你们多久?

    祭礼结束,权道长下了第一铲,随后天雄军开始大规模挖土豆和番薯,越挖越惊越挖越惊,怎么……那么多啊?

    权道长叩拜苍天厚土,感谢天地最终的垂怜。

    收了座小山,陆相晟大笑:“今天晚上右玉庆祝丰收,大家一起吃!”

    权道长顾不上雪白法服,忙不迭地指挥挑土豆:“发芽的一定不能要!”

    几大车土豆和番薯运回城中,刷洗干净直接下锅水煮。大家吃流水席一样期待着这两种救命的植物,知道空气中散发香甜,越来越甜。

    水煮熟了的土豆和番薯抬上桌,大家拿着吃,一人分一个。番薯甜,土豆吃着没什么味,但是稍稍一蘸盐味道丰美至极。

    可以吃饱。大家都在想这件事,可以吃饱,可以吃得很饱,可以一边流泪一边把自己塞得满满的。

    陆相晟长长地吐一口气,行吧,只要推广开来这些东西,自己回京问罪也无憾了。

    权城红着眼睛啃土豆,他觉得一切都没白费。陆相晟并不开颜,权城随口道:“摄政王殿下没事啦。”

    陆相晟一愣: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权城道:“我说摄政王不会有事啦。”

    陆相晟神色肃穆:“你是不是偷看我奏章了。”

    权城鄙视:“这还用看什么奏章。”他漫不经心道,“摄政王过了这个坎,就一往无前了。”

    陆相晟苦笑:“借你吉言。”

    权城大口吃东西,两腮鼓鼓,笑眯眯:“不信拉倒。”

    算啦。陆相晟看着一锅一锅的土豆番薯,腮帮子鼓鼓的小道长,不去管朝堂的争斗了。此时此刻的大丰收,才是最实在的。

    第二天权城非常郑重地记录了土豆的副作用。

    土豆饱腹,不宜食用过多,容易冒酸水……

    第165章

    北京秋风携着血腥卷地扑天, 奔溢四散, 浩浩荡荡冲向苍穹,横扫大晏,跨越山海。

    四川同样进入秋天,枯叶落地。四川总兵秦赫云收到张献忠回信,表示愿意接受招降, 条件是部队就在谷城原地驻扎, 不接受改编和调动。

    秦赫云立刻上报研武堂, 快马送奏章入京。秦赫云的奏章抵京时, 北京天高气新, 朱红城墙宫墙清清亮亮地剪进无云的碧天,整个京城仿佛是被彻底刷洗过。

    研武堂照例御前听政,一切都有条不紊。朝臣站立,摄政王和身边当值的王都事抬腿进入武英殿, 地面被阳光画出来的光屏里走入两个人影。

    摄政王登上御座,王都事去东边值桌, 陛下最后进入。朝臣对陛下与摄政王长揖, 富太监平静的嗓音响起:“免礼。”

    摄政王落座,非常平静地等着朝臣上奏。

    他听见外面落叶的声音。

    朝臣在上奏,摄政王听见武英殿外永远扫不干净的落叶簌簌的声音。又是一个冬天,摄政王出神地想, 春天和夏天总是离开得那么快, 好像昨天城外桃花儿才盛开,那时他还看得见, 发觉桃花瓣儿的形状和王修的眼睛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明年看不到王修穿过桃花雪的画面了。

    摄政王面无表情地出神,六部上奏,内阁对答,司礼监批红,节奏快而没有废话。何首辅一向在上朝时说话字斟句酌,但是各项数字随口便出。一直不吭声的杨阁老偶尔也能插两句,反正都得显得自己有用。

    摄政王微仰着脸,武英殿一缕阳光不知怎么就正好在他脸上,虚化的光影温柔地在他的睫毛上跳跃。

    他看不见。

    昨日研武堂收到秦赫云奏报,张献忠愿意接受招降,只是要求部队就驻扎在谷城,不接受改编,不接受调令,而且要秦赫云亲自到谷城招降,问她敢不敢。

    关于是否接受张献忠的条件,杨阁老冒一句:“张献忠总是要反,招降若能得三四年平静,西南可修生养息,民生喘口气。”

    摄政王突然笑一声,笑声太爽朗穿出武英殿了,群臣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杨阁老跟张献忠的渊源可久了,能上溯到成庙那会儿。杨阁老当时领着兵部尚书,主持讨伐全国叛军的什么大计,跟张献忠对阵时下发榜檄悬赏张献忠头颅三万钱。杨阁老刚把榜檄贴出去,张献忠亦发布榜檄,悬赏杨阁老脑袋三钱。

    杨阁老最终也没胜过张献忠。

    摄政王是挺烦杨阁老的,雄辩大于实干的人,只是杨阁老说的某些话是真对。比如女真人亦是一般叛乱,其他农民起义有招降前例,女真亦可招降。还有就是张献忠这事儿,张献忠肯定还得造反,早晚罢了。为今所虑,这三四年平静对于四川来说是恢复,对于张献忠来说也是恢复。权衡利弊,到底接不接受张献忠的投降?

    杨阁老认为应当接受,内阁其他人没发表意见。皇帝陛下看摄政王,摄政王许久道:“臣也觉得,应该接受投降,方能显示朝廷气度。再说也给其他叛军做个榜样,朝廷可以既往不咎。以及臣求个恩典,请陛下赦免张献忠军中的士兵,若是想离开谷城,准其返回原籍,着白敬安置田产。”

    皇帝陛下点头:“六叔说得对,就这么办吧。”

    王修立刻记录下来,下朝后中书省要发拟旨文书去内阁,阁老们根据文书上记录的皇帝和摄政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