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沙源 - 言情小说 - 母仪天下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17

分卷阅读317

    来了这么一出,除了少部分本来就对刘邦心中不服的人之外,其他人呢,都是觉得挺不错的。还是那句话,人心思定,到了这个时候了,刘邦又不是有卸磨杀驴的意思,尤其这般摆明了车马,反而意味着这位之后不会随便翻旧账了!至于儿孙什么的,起码三代之内,以大家食邑的数量,是不用有什么担忧的,至于再往后嘛,儿孙自有儿孙福,真要是儿孙没出息,爵位太高,反而是招祸的由头。因此,大家都很看得开。



    倒是那些食邑比较少的人心里头有些担心,真要是按照这个分法,儿子少的还行,儿子多的,两三代之后,那真的是要跌出彻侯的圈子,落到关内侯甚至是更低的爵位里头去了,但是,食邑少的那些人呢,要么原本就是项羽那边的降臣,要么呢,还是当初得罪过刘邦的,能有爵位,有食邑,已经算是刘邦宽和了,真要是在这种事情上头炸刺,他们如今没有兵马,没有其他的依仗,回头被扣个心怀怨望,意图谋反之类的罪名,那真的是啥也捞不着了!



    总之,一切都比较顺利,然后呢,舒云就示意刘盈上书,表示如今天下安宁,除了要修生养息之外,也该存亡断续了,这个存亡断续,自然不是别的什么,而是学说上头的存亡断续。



    之前呢,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,秦宫之中的许多书籍也付诸一炬,如今新朝建立,之前的百家学说什么的,总该收集起来,然后想办法传承下去才好。



    原本萧何就将能够收集起来的竹简什么的都收拢到了石渠阁里头,只是想要将这些解析出来,需要花费不少人力还有时间和物力,如今既然天下太平了,那么,就该征召各地的贤才学者,征集民间的藏书,直接刻印下来,以传承后世,以免当年诸子百家的传承断绝。



    刘盈呢,就表示请立太学,征召天下贤才学者到太学担任博士,在太学传授学问,以继往圣之绝学。



    刘邦听了,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。他还觉得,自个可以顺便打一打儒家的脸。



    刘邦原本就讨厌儒家,他还做出过在儒冠之中小便这种事情,之前那些年里头,在刘邦那里讨了一点好的就是一个郦食其,就这位呢,还是自称自己是高阳酒徒,才算是得了刘邦的召见,如今这一位已经死了,不过呢,刘邦惦记着郦食其的功劳,将他的儿子也封了个关内侯。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叔孙通,这一位呢,也不是什么食古不化的人,知道刘邦不喜欢儒生,所以去投奔刘邦的时候,干脆穿的就是楚人的衣冠,后来给刘邦推荐贤才,推荐的也不是什么儒生,以至于叔孙通的那些弟子都弃他而去。



    而等到刘邦做了皇帝呢,叔孙通就想要帮着刘邦制定礼法,找刘邦说要召集一些儒生帮着制定礼仪,刘邦自然是答应下来了,但是呢,鲁儒那边赫然将叔孙通视为叛徒,压根不理会他,鲁儒还为项羽戴孝,公开指责刘邦,刘邦早就因此憋了一肚子的气。



    如今听说刘盈想要立太学,一方面答应了下来,另一方面直接表示,鲁儒那边不是怀念项羽嘛,那么就让他们在鲁县那里继续给项羽披麻戴孝好了,我刘邦没什么德行,用不起你们这些鲁儒。



    刘邦嘴上说的是鲁儒,实际上呢,对于大多数儒生都迁怒了,即便是那些儒家有名的贤才,刘邦也是懒得理会的。事实上,刘邦和如今这些开国功臣,其实都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教育,他们大多数根本就是自学成才,因此,刘邦对于太学什么的并不是非常在意,不过就是打算让刘盈去练手的。



    然后刘邦就琢磨着,既然那些对天下没什么功劳的贤才学者都能当官,还能在太学里头授课,没道理自个手底下这些大将不行,他们一个个几乎都是能出将入相的人物,哪个不比那些儒生强得多。叔孙通说什么要用那些儒生治国,刘邦对此嗤之以鼻。



    儒家在这个时代,黑历史是真的很多,别的不说,光是说在始皇帝身上,儒家就将自己的两面三刀,反复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

    一开始的时候,是儒家鼓动着始皇帝去泰山封禅的,要不然,始皇帝从哪儿弄得出一整套的封禅流程出来,结果封禅不顺,儒家暗地里头又开始叽叽歪歪,说什么老天爷都看不过去始皇帝了,始皇帝不配封禅什么的。



    像是秦朝灭亡之前,一帮如今满口都是暴秦的儒生,一个个脚上跟长了风火轮一样,纷纷跑到咸阳去求官,等到秦朝灭亡了,骂起秦朝来,又属他们最厉害,在见识了这些儒生之后,刘邦对儒家就彻底没了好感。哪怕有叔孙通这样的贤才,也不能扭转刘邦对儒家的坏印象。



    屁股决定脑袋,刘邦自己如今是皇帝了,他才不会喜欢一个想要做官的时候,对你奉承,你不能满足他了,就在外面诽谤的学派呢!



    所以,等到叔孙通将一整套的礼仪搞出来之后,刘邦就翻脸不认人了,那些儒生不过是得了点赏赐,还有一点微末的官职,之后就没有然后了!



    刘邦想要让他那些心腹手下,也要在太学里头刷一刷存在感,让他们去讲课,将其他的那些学派,尤其是儒家压下去。



    但是最后结果有些无奈,萧何呢,算是黄老一派的,事实上,刘邦手底下不少人,都算得上是黄老一派,他们习惯做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垂拱而治,那就是将专业的事情安排给专业的人,然后呢,等结果就可以了。



    萧何还算是比较好的,做事还算是亲力亲为,萧何的继任者曹参,那就是典型的黄老派,他们不喜欢干涉下面,曹参能在自己的丞相府喝酒睡觉,然后呢天下照旧平稳运行。



    黄老一派呢,观点就那么几个,他们的学说讲究悟性,而且比较被动,最重要的是,他们呢也没经过正统的黄老学教育,都是自学成才,如今想要让他们将自个的所学传授给别人,顿时一个个都有些抓瞎,在他们看来,这些东西,实际上是可以意会,不能言传,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讲嘛!



    至于那些大将,自个用兵呢,那是头头是道,但是让他们去讲,那真的是脑壳痛,他们自个本来也没多少文化啊,让他们去讲课,这不是为难人嘛!



    倒是韩信对此很有心得,但问题是,他如今是楚王了,已经跑自个封国那里去了,刘邦只得让他去写个一份兵法,回头好流传后世。



    对于刘邦的这点子心思,舒云还是能够理解的,舒云很快给刘邦出了个主意,就是不要那些将军写什么兵法,就是写他们如何训练士卒,如何使用军阵,总之,理论什么的就算了,就写如何实际cao作,比如说,各种兵种如何组合之类的。



    而且呢,这些最好也别在太学讲,不如另外建一个武学,专门挑选之前战死的,残疾的,有军功的人家的子弟,还有就是军中